在舌尖上寻找共鸣:主角并非食物而是人

2012-05-30 326

文章摘要:这是一部很难让人去批评的纪录片。一边倒的叫好中,国人普遍接受了《舌尖上的中国》传达的价值,这个通过美食勾勒出的中国,轻而易举地超越了因地域、阶层和贫富造成的歧见,取得了罕见的共鸣。

在舌尖上寻找共鸣:主角并非食物而是人
在舌尖上寻找共鸣:主角并非食物而是人

这是一部很难让人去批评的纪录片。一边倒的叫好中,国人普遍接受了《舌尖上的中国》传达的价值,这个通过美食勾勒出的中国,轻而易举地超越了因地域、阶层和贫富造成的歧见,取得了罕见的共鸣。

诚然,有人说,吃是容易把这个族群联系起来的一件事。不过,吃本身却在现实中分裂。

至少一个被食品安全问题展示的舌尖上的中国正在日常社会新闻中被放大,也许还有另外的中国。现实中,总导演陈晓卿像每个普通人一样对此无法回避,但在纪录片的世界里,他辟出了另外的向度:“这部纪录片里有一点是值得思考的:中国的土地上仍然有人在吃着健康、绿色、质朴的食物,这些东西大都来自乡野。”

还有不少瑕疵,但贵在接地气

黄哲没记住美食,却记住了那些劳动者的生活和他们的笑容。他已经无法认同将其简单地归为美食纪录片,“那真的是一部社会纪录片。”

5月14日上午,陈晓卿发了条微博,“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他附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和片花。

陕西新东方烹饪学校—锅贴、肉夹馍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骨子里的传承

熟悉陈晓卿的人知道,除了制作纪录片,他大的爱好就是品尝和研究美食。除了经常出入《读库》主编老六组织的老男人局,他还在《Time Out》中文版、《天下美食》等报刊开设了美食专栏。读过他那些美食记忆文章,你或许能从他这句“不难看”中基本判断出这应该是这个京城著名“吃货”的得意之作。

当晚10点半,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在央视一套播出。画面首先把观众带入苍茫神秘的香格里拉原始森林,藏族姑娘卓玛在山林里找寻同样神秘如精灵般的食物——松茸。雨季过后,松茸疯长。为了得到这种保鲜期只有两天的珍贵食材,卓玛和妈妈凌晨3点就出发,穿过村庄,步行走进30公里外的森林。凭借经验,她们准确地在厚厚的松针覆盖下找到松茸。为了延续这一自然的馈赠,松茸出土后,她们会把菌坑掩盖好,以免菌丝被破坏,而这是藏民一直恪守的规矩。

“这种叙事方式颠覆了我对国内纪录片的印象。”黄哲是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忠实观众,他觉得国产纪录片早已落入窠臼,“大段的画外音、专家访谈、人物记述,强迫你接受一些东西,就像是灌输,但这次不同,切口更小,故事也更温情,像之前播的韩国纪录片《面条之路》。”

当然陈晓卿也一直很鄙夷这样的方式,虽然自封“婚纱摄影专业”毕业,但他历来不习惯在纪录片里让所谓专家来指指点点,“不需要去引导观众”,只是摆事实,不讲道理。

更苛刻的纪录片观察者以为这部片子整体质量并不算高,还有不少瑕疵,但贵在接地气,以至于在豆瓣上还能得到9.6的高分。

“原以为是一期美食地图、吃货圣经,不承想是一次秘境探幽,每一集都强烈地刺激着自己的味蕾和好奇心,恨不得马上跑到这令人产生无尽遐想的地方去一探究竟!”有人在网上道出了其中玄机。

纯粹的“吃货”自此每晚蹲守在电视机前帮它提升收视率,等“诺邓火腿”、“酸笋”、“鱼头泡饼”、“醉蟹”、“岐山臊子面”都齐齐闪过时,面对高清摄像机拍下的精致画面,他们一边流着哈喇子,又一边流着眼泪。

“看到挖藕人行走在淤泥里,养家糊口非常艰辛,真的很让人感动,而那种原汁原味的乡土中国画面扑面而来,更让人热泪盈眶。”黄哲没记住美食,却记住了那些劳动者的生活和他们的笑容。他已经无法认同将其简单地归为美食纪录片,“那真的是一部社会纪录片。”

在线咨询

本文关键字:舌尖上的中国,自然的馈赠,岐山臊子面,
标签
中餐烹饪

中餐烹饪

1999-5999元

咨询学费
西点蛋糕

西点蛋糕

1699-8699元

咨询学费
西式烹调

西式烹调

1399-6499元

咨询学费
短期课程

短期课程

1099-3699元

咨询学费